预期管理必须有理有利有节制

上面的音频是昨天中午12点连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评论8月31日金融委召开的金融市场预期管理专家座谈会。下面是我准备的提纲。有些内容连线的时候没有用上,也供参考。

  • 什么是“金融市场预期管理”:

简单说,就是通过发布政策、消息和解读,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X济和金融走势的判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仅指在金融危机初期X采取的应对“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做法。通常是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手段之一而采用。
广义:把常态情况下金融政策制定部门与市场参与者的日常沟通渠道和安排。甚至包括了上传和下达两个部分。

  • “金融市场预期管理”是否具有理论基础、是否真有效果?

有,但仅针对“自我实现的预言”式的金融危机。
在常态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只需要诚实就够了。如何预期未来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成功”的预期管理导致“一致性预期”,市场形成单边走势,无异于操纵市场。之后市场还是会纠错(回归)。

  • “金融市场预期管理”在中国的运用

“预期管理”这个词在中国的经济政策当中使用,是2000年左右和以后的事。但是,早在90年代早期,金融政策制定部门就使用过“预期管理”的方法。例如,股市持续下跌的时候,发布利好政策:
股市的持续暴跌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心,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X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X”三大利好救市政策,股市出现8月上涨狂潮。上证指数从7月底的333.92点,上涨至9月的1052.94点,两个月之内涨幅高达215.33%”。
三大利好政策改变了短期的预期,但是由于利好政策没有及时兑现,股市最后还是跌下来。

  • “预期管理”的代价

危机时期的“预期管理”相当于麻药,消除过敏。代价是降低市场参与者对官方信息的信任程度。

  • 为什么在这个时点抓“金融市场预期管理”?

当前对经济与金融形势分歧较大,一些负面言论正在影响市场。对冲一下。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