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见面礼仪手势?
第一,孔子的手势为古代士人相见的“拱手礼”。
古人见面打招呼,鞠躬,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性与之相反),形成“爻”字,表示虔诚恭谦之意。
第二,此为孔子行教的手势。
因为这个“爻”字,正是甲骨文中“教”字的写法。
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这是在交五。
甲骨文中,五字的写法是
“从二,五行也。”
《说文解字》说,乂,古文五,二五天地之数。
小篆的“五”字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二”,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
《说文解字》对“五”的解释是,
“五行也。古之圣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而后造此字也。从二,像天地。侌昜(阴阳)在天地闲交午也。此谓?也。古文之意: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所以,孔子两手相交,成“?”,也可能与阴阳五行之气在天地间交流传达有关。
这也就解释了,古人之学,是天地自然之学,学习之后才能觉悟。
所以繁体字“学”、“觉”都与孔子的这个手势,确切地说与《易经》的“爻”辞有关,都代表双手捧着“爻”辞而观察、研究的意思。
X经之首的《易经》八卦,每个卦有三个爻,代表天地人三才。
《易经》64卦每个卦是“兼三才而两之”,所以每个卦有6个爻,同时上面三个爻有阳的属性,下面三个爻有阴的属性,都是源自古人观察天地阴阳变化,尤其是太阳一年四季的运转动线的抽象。
从“学”、“觉”等字的本意来看,古人最初的学习范本鼻祖,很可能就是《易经》的“爻”。
这个“爻”字,也是甲骨文中“教”字的写法:
《说文解字》对“教”的解释,会意字,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X社会,X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
但一堂国学认为,“教”字繁体里的“攴”pū,是轻轻打击的意思,就像教书先生的戒尺,也可能源自远古宗教仪式中的权杖。
《易经》中的“风地观”卦说“圣人以神道设教”。
說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
成语“上行下效”也完美诠释了“教“的本意。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从爻,从子,从文。
一个手拿权杖的长老或是领袖教导孩子或子民观察“爻”。
所以儒家领袖孔子的双手合“爻”以交五,求天地万物和谐,推行教化的含义就越发明确了。
甲骨文中,天数五,地数五。
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奇数为阳数,指天;
二、四、六、八、十这五个偶数为阴数,指地。
左手为阳,右手为阴,阳主外,阴主内,所以孔子的手势是左手在外。
第三,孔子的双手交叉是一种非常古老神秘的自然崇拜仪式。
就像基督教的“十字架”,“Ⅹ”和“十”最初的图腾十“太阳”。
交叉的双手,象征光芒万丈,光照千古,日出日落,四季轮回,所以太阳也代表重生和轮回。
孔子传播文化知识,犹如太阳,光芒四射,开化文明,开启民智。
正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二、儒家礼拜手势?
通常的行礼方式是:双手行礼,两手紧贴,与胸同高,掌面向前,掌心向自己。同时,男生左手贴前,女生右手贴前。表示虔诚恭谦之意。
祭拜孔子采用四拜礼,这是华夏礼仪中最高的礼节,属于明代礼制。华夏礼仪中最高礼节为四拜,是对天地、君父、先师才有的大礼。
拜孔子采用四拜礼,表示孔子地位尊高,拜礼时念诵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一般人的心中,三跪九叩才是最大的礼节,然而三跪九叩是从清代传承下来的,四拜大礼属于明代的礼制。东方圣人——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精神、智慧,亦将因之弘扬光大,造福中国千秋万代,泽被世界人类。
三、儒家礼仪著作?
儒家礼仪的主要特点。儒家礼仪作为社会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生活必须遵守的准则,虽然在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表现方式,但礼治作为中国古代独有的治国之道,其特点是非常鲜明的。
第一,礼仪强调治“未病”。治国如同治病,如果把中国融汇德法的礼治,比做“未病先治”的中医,那么西方单一的法治就是治“已病”的西医。西汉的贾谊就认为,礼治和和道德能够“禁于未然之前”。《淮南子·秦族训》指出,“民无廉耻,不可治也”;“民不知礼仪,法弗能正也”。离开了治心、治本的礼仪之道,百姓不知廉耻的行为就没有好的办法治理,连刑罚也不能起作用。礼是治本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刑法是治末的,只在人们犯法之后才处罚,实行治本之道,才能正民心,才能使国家得到有效治理。儒家的礼治所以能数千年传承不息,就是因为礼的德法兼治,能够有效维护和巩固君王X。
第二,礼仪具有内在约束性。无论在什么社会,在哪个朝代,人的行为都是受观念支配的,观念正则行为正。儒家的礼治从人的道德信念处入手,强调内在约束,具有法治不可替代的价值。孔子对那种只注重仪式而忽略礼的内在精神的做法深表痛疾,“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儒家礼治安定社会的逻辑起点是个人修养,孔子特别强调“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主张以智、勇、信、义、忠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以自身为中心,不断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扩展德行,逐步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第三,礼仪以和为贵。《论语?学而》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里的“和”即指“中和”,是孔子将“和”由原来阴阳调和之意,引申为指人际关系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和睦、和谐、融洽。这句话概括了“礼”的“贵和”精神,而“贵和”精神决定了“礼”的社会功用即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以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儒家礼仪对社会和谐秩序的维护,不完全靠政令、法律等强制性的力量来实现,主要是靠人们的自觉和自律,而人的自觉心和自律能力的形成,则是靠道德教化的力量。“和为贵”作为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理念,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已经成为中华X特有的传统精神风貌。
第四,礼仪自卑而尊人。《礼记》认为,“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按照礼的要求,在交往行为中,人应该自我谦卑,以谦卑之心、谦卑之礼尊敬他人。这里的“自卑而尊人”,并非专门针对富贵者,而是包括挑担子沿街叫卖的“负贩者”。可见,儒家之礼是博施于所有人的。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仅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交人,只能是小人所为。孔子强调人们应该以礼来对待他人,“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恶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以恭敬的态度施行礼仪,不同阶层应互相体谅,共同营造宽松的社会人文环境。
第五,礼仪是人别于禽兽的标志。礼是人特有的行为,是人与禽兽本质区别。《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在儒家看来,人若不懂礼仪或不遵从礼仪,与禽兽无异。唐代孔颖达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儒家的礼仪不只是普通的礼节和外在的规范,而是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与禽兽相别的根本标志。
四、儒家礼仪作用?
简单回答行不行?不过疑似喜欢长篇大论。 礼仪没啥儒家的谁家的之说,礼仪就是礼仪。 礼仪的作用是使人的行为有所约束,通过这些约束,意图引发人的真诚心,让人回归真诚自然之性情。 第三,孔子所讲的礼,其核心思想即是“真诚”,温良恭俭让,内心真诚,真诚由内而发所行出来的即是礼的形式。否则,即便形式上是那么回事,其实也不是合乎礼仪的。礼,是绘事后素的。 礼的作用是引发人的真诚心;礼乐文明的内涵即设法使人真诚向善,其意义在于教人向善,回归本真。
五、儒家行礼的手势?
第一,孔子的手势为古代士人相见的“拱手礼”。
古人见面打招呼,鞠躬,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性与之相反),形成“爻”字,表示虔诚恭谦之意。
第二,此为孔子行教的手势。
因为这个“爻”字,正是甲骨文中“教”字的写法。
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这是在交五。甲骨文中,五字的写法是“从二,五行也。”
《说文解字》说,又,古文五,二五天地之数。
小篆的“五”字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二”,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
六、服务礼仪手势规范礼仪手势
服务礼仪手势的规范与重要性
礼仪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在沟通的过程中传达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服务行业来说,正确的礼仪手势是与客户进行有效交流的关键。无论是在酒店、餐厅、航空公司还是其他服务场所,员工必须熟悉并遵守相应的礼仪手势规范。
正确的服务礼仪手势与客户建立了一种亲近感。当服务员热情且恰当地使用手势与微笑,客户会感到受到欢迎和重视。例如,在接待客人时,服务员应该站直身体,微笑并用双手轻轻合十,这是一种用于表达尊敬和欢迎的标准手势。
服务礼仪手势的规范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服务礼仪手势规范:
- 问候礼仪:在接待客人时,服务员应该站直身体,微笑并用双手轻轻合十。这是一种表达尊敬和欢迎的标准手势。
- 指引礼仪:当引领客人前往座位或特定区域时,服务员应该使用手势指引的方式。可以用手指指向特定区域或者走在客人的前方带领他们到达目的地。
- 服务礼仪:当服务员提供服务时(比如倒茶、端菜等),需要使用适当的礼仪手势。用右手曲起食指、中指和拇指,确保动作轻柔并注意避免接触食物。
- 结束礼仪:当客人准备离开时,服务员应该向他们表达谢意并结束交流。可以用手轻轻拍打自己的胸口或者轻轻点头示意。
服务礼仪手势的重要性
正确的服务礼仪手势对于服务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原因:
- 传递专业形象:正确的礼仪手势可以传递出公司或机构的专业形象。客户会注意到员工们是否熟悉礼仪手势,并且这会影响他们对公司的整体印象。
- 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使用正确的礼仪手势,服务员可以给客户一种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这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并使客户更愿意再次光顾。
- 增强有效沟通:礼仪手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工具。通过正确的手势,服务员可以更清楚地传达信息,减少误解和不必要的困惑。
- 跨文化交流:在跨文化服务中,了解和使用正确的礼仪手势尤为重要。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手势含义,合适的手势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流。
服务礼仪手势的规范和重要性不能被忽视。它们直接关系到客户对公司和机构的态度和感受,对于服务行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员工应该接受礼仪培训,并时刻牢记正确的手势用法,以确保提供专业、高效且令客户满意的服务。
七、儒家礼仪的古文?
《礼记》是中国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中华礼仪之美!
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礼节注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有来有往才是良好关系的开端,这便是所谓的“礼尚往来”。
2、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观察一个陌生的人,要从细节开始。真正的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慎重,容颜端庄,不说不该说的话,也不做不该做的事。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礼记·曲礼上》
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强盛的记忆力的人,往往更懂得礼让他人,修身行善。
4、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如果真正地欣赏一个人,会用道德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只是一味地姑息纵容。
5、在X,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礼记·中庸》
身处X,不要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不要巴结处在X的人。为人正派,不有求于人,则心胸坦荡。现在的国家干部应引以为鉴。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天下是大家的,不是某个帝王、某个团体所独有的。
7、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这样才不至于被爱恨遮蔽了双眼。
8、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学记》
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要时刻注意谨慎言行,不能懈怠!
9、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礼记·大学》
有仁德的人用财富来成就自身,没有仁德的人则利用自身去聚敛财富。
10、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学问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只有认识到自己对某些知识困惑不解,然后才能奋发自强。
11、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礼记·曲礼》
礼仪对于人来说,就象酿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礼仪,小人轻视礼仪。蘖(niè):酒曲,类似酿酒用的米。
1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中庸》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说话做事前要做好准备,不然就很难成功,只有后悔莫及。
13、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礼记·杂记下》
处于一定的职位就应该有符合那个职位的言行,居于一定的职位而不称职的人,会遭人唾弃。
14、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骄傲不可滋长,X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高兴不可过火。
15、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礼记·中庸》
君子修身之道,好比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必须从低处开始,需要着眼于当下。
16、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礼记·中庸》
由诚至明是先天的本性,由明至诚是后天的教化。做到内心真诚,一定会使人明晓事理;明晓事理,也一定会使人内心真诚。
17、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从心怀诚意到付诸行动,需要一系列的过程,只有天下最大的诚心能达到出神入化的高境界。
18、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礼记·中庸》
为人之道,平淡而不令人厌恶,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1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礼记·大学》
从格物致知,一步步走到齐家平天下,是天下人的共同愿望啊!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别人对你忿恨的话就不会返回到你身上了。
21、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2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礼记·大学》
财富能装饰房屋,道德能修养品性。胸襟宽广,体态自然安详,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2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X、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向古人学习,学的是举止言行上的礼仪之美,更是待人处事上的为人之智!
八、庄子手势礼仪?
庄周礼仪
一、道教作揖的基本手势做法是:
1、站立姿势:澄心存神,敬对祖师。全身放松,两目平视,双臂自然 下垂,中指与裤缝对齐,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
2、两手结太极阴阳印,因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的缘故。有些地区也有“男左女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说法,即女子右手在上,男子左手在上或者吉祥问安选择左手在上,举至眉际。
二、作揖,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隆重性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表示向人敬礼。
扩展资料:
1、据《周礼·秋官司仪》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
2、向人作揖虽然恭敬,但相比于跪拜,它又不是最恭敬的,有时能表示倨傲,《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描述,显出狂徒郦生对刘邦的不服气。
3、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九、倒茶礼仪手势?
1、长辈倒茶
长辈在生活中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对象,在泡茶的过程中由他亲手泡制并为你倒茶本身就是一种荣幸,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心里应该是受之不起的心情。此时,我们需要五指并拢为拳头,向下敲桌面,表示五体投地受之不恭,这也是喝茶叩手最高的一种致谢方式。
2、平辈倒茶
平辈之间在生活中都会显得比较随性,彼此也没什么太多讲究,但是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喝茶的过程中应该尊重这种文化,并且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平辈倒茶时,我们需将中指和食指并拢,两指向下敲击桌面,表示太过客气不敢当。这是平日比较多件的一种叩手礼仪。
3、晚辈倒茶
在生活中,对于晚辈本身就是一种喜爱和看重的态度。晚辈给长辈做点什么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喝茶时,为了体现长辈的大度及自身的礼仪风范,晚辈倒茶时,长辈只需用中指或食指敲击桌面即可。代表承受晚辈的尊重以及对晚辈的致谢。
十、感谢手势礼仪?
1、一手伸出拇指,弯曲两下,表示向人感谢。
2、右手握拳放于胸口,竖起大拇指然后向前推移,这个手势表达感谢的意思。
3、双手合十即“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属佛教礼节。平常生活中,双手合十用来祈祷、祝福、表示感谢、感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