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散文‖军旅三次转折:渐行渐远却记忆犹新的往事(三梅千金)

军旅三次转折渐行渐远却记忆犹新的往事□配图撰文/三梅千金站在20X的船头,回头遥看走过的三十X、二十X、十X,都曾经历一个转折!回想一路拼搏、顽强追梦的点点滴滴,虽是东流逝水、过眼云烟,但无论喜怒哀愁、酸甜苦辣,皆如一杯浓烈的老酒愈品愈醇、愈闻愈香!01
三十X创客办刊 彰显才情1991年6月,印制的庆祝《半月之声》创刊一X丛书《校园心声》及通讯录《发展简史》断续记载:1989年10月,光电系六队学员陈海新向有关干部建议办一份报,未被采纳。次年6月,再次向有关干部建议。9月反复建议,并同顾问组刘志(已故)、李京明、屠来成商谈,取得光电系领导赞同。陈海新立即着手准备,首先吸收了蒋卫东同学为第二版文字编辑。9月4日,和顾问组就报名、版面、字数、出版形式等进行讨论,提出了“练笔、互相学习、提高写作能力、活跃业余气氛”的办报目的,成立了由八人组成的编辑部队伍,制定了《编委职责》、《经费管理规定》、《通讯员职责》。9月6日,贴出了第一份《海报》提出:该刊物面向全院,反映学院及部队生活,讴歌新人新事,忠实为广大学员服务。9月14日,创刊号与读者见面,引起围观。10月10日晚,首次通讯员工作会议在光电系楼419房召开,31名来自后勤系、光电系、联大班的写X好者参加会议,从此来稿量增加,基本结束过去靠约稿办报的局面。12月12日,编辑室搬进光电系楼312房,结束了从十月底开始的艰难困苦的办公游击战局面,制定了《通联组工作职责》、《办公室管理规定》。12月23日,在学院礼堂前举行联展评议活动,院系队干部、教职员工88人自动填写了“评议卡”。24日,召开了第一次顾问组、编辑部及全体成员所在队干部、光电系及院首长座谈会。26日晚上,在办公楼六楼召开了期终总结、元旦联欢晚会,为17名优秀通讯员、优秀编辑、优秀评议员和优秀征文、优秀作品颁发了X、证书。1991年3月6日,召开了新学期编辑部全体会议,通联组长张晶主持会议,主编陈海新作了题为《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再展新姿》的工作动员,提出:《半月之声》是大家的,《半月之声》是青年之声,《半月之声》编辑部是青年之家。13日晚,分别召开了来自后勤系、政治系、光电系、联大班、直属中队的通讯员(32名)和记者(10名)工作会议。18日下午,编辑部再次迁址光电系楼217房。之后,学院发生《无名草》主编魏晨被退学事件。30日晚上,编辑部召开紧急会议,参会人员畅所欲言,查找被退学的原因和预防退学的措施,一致认为:报要出,书要读,办报学习两不误。在《发展简史》一文的最后,我用了这么一段话结尾:《半月之声》的未来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一个很大的未知数!能不能把这些弯勾拉直、能不能把这些未知数变成已知数呢?其实,那时的我早已体会到“压力山大”,身心疲惫,却无处诉说:一方面自己的学业、训练要跟上,一方面刊物每半月要保质保量出版。双重压力迫使我不得不经常加班加点,绝大多数时候同学们睡了我在挑灯苦战,尤其是轮着还要站岗时常常是通宵达旦!那时的我身体是严重透支!而这双重压力不算啥,更大的压力是:《半月之声》对个别刊物的冲击带来的对我个人的人身攻击:个别人X我在《校园心声》“编者的话”中写的一句“只有管园人—-一个瘸腿的老人,拿着锄头在花里忙碌”,指责我“含沙射影”!要我解释“瘸腿老人”指的谁?在政治部领导参加的、某处牵头组织的《半月之声》何去何从会议上给我扣了两顶又大又吓人的政治帽子“资产阶级X化”和“机要人员的政治素质问题”!这对即将毕业的我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但我没有理会更没有被吓着,因为我敢对自己审核编发的每一篇文章负责!1991年9月19日,X技术学院(现X工程大学)政治部发布第031号文件:《关于<半月之声>更名为<青年之友>的通知》。全文如下:各部、系、队:由学员自发创办的《半月之声》板报,一年来,在活跃学员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学员的写作水平等方面起了比较积极的作用,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根据X总部有关文件精神,为统一管理院内刊物,政治部决定,今后《半月之声》由院团委宣传部主办,更名为《青年之友》。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半月之声》更名为《青年之友》后,本着反映校园生活,锻炼写作能力,帮助提高团员青年认识问题能力的办报方针。二、《青年之友》编辑部需补充和加强力量,对被选聘的人员,各单位应予以支持。三、各学员队、中队要积极鼓励学员、战士特别是广大共青团员向《青年之友》投稿,并向编辑部推荐通讯员。四、对被《青年之友》采用稿件的撰稿人应按《学员筛选制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加分。至此,《半月之声》历时一年,出版16期,收到单位和个人自动捐款1463.41元(含代金卷20元)。更名为《青年之友》后,我任主编兼编委会副主任。《青年之友》创刊号出版后,我于11月18日以学业重、精力有限为由申请退出,《青年之友》因无人接手停刊。原技术学院院长林英家将军在后来他的《我这一辈子》书中,这样描述《半月之声》:由光电系六队学员陈海新倡导和一X才气飞扬的学生自发办了张小报《半月之声》,一年出版16期,刊用文章20万字。这棵竞开在橄榄绿丛中的小花,受到广大学员的喜爱,得到教师的称赞。我曾给编辑们写信表达我的看法:“形式活、反映快、有新意。主题健康向上,文字生动活泼,有的文章涉猎深层问题发人思考。”原技术学院政委刘子威将军这样评价《半月之声》:不是花园/却散发出淡淡芬香/不是溪流/却激荡着小小水花/不是草原/却泛滥起微微绿菌/在大千世界里/显得渺小/于天地纵横间/尚属幼稚/然而却招来春燕XX/缭绕亲呢/是怎样的姻缘、魅力/该不是蕴X春天气息。”1991年9月,我应邀为学院政治系本科生队讲授新闻写作。1992年7月,我婉拒留在学院组织处工作的要求毕业重回X。在8月29日八时三十分从成都飞往X的4403次航班上,撰写了后来发表于《XX》杂志的文章《藏土之恋》,在题记中我写道:“去内地、留内地,是一些人梦寐以求的宿愿。然而,当留内地的X之神降临在我面前时,我选择的却是回X。我也痛苦过、徘徊过、后悔过,但心中那盏明亮的灯始终没有灭过”。在文章结尾我这样自勉:“路很长且不平,趁年青还是赶路要紧!”

02
二十X职级晋升 跻身校官多一项擅长多一条路。我因军事专业而考入X技术学院,因擅长写作而改行从事政工。1996年6月11日,文章《全面加强和改进高原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了总队时任宣传处长的命题考核,7月4日借调总队宣传处工作。7月9日发表第一篇报告文学《戈壁红柳》。9月30日发表第一篇论文《对我区部队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1997年11月18日至24日参加总队岗巴事迹采访团,发表通讯《雪原深处铸警魂》。1999年7月1日,正式调入总队宣传处。2001年1月17日,晋正营授少校警衔。22日下午,时任总队政治部主任焦万瑜大校在春节节前教育会上宣读命令。回想军旅25年,正连、副营、正营三步,都是奖励提前晋职;军旅25年的成长进步,无不与手中这只笔有关、写作这个业余爱好功不可没。2001年年初,我发表散文《报告,少校同志!》。文中写到:“在新世纪开元之年春节钟声敲响前30个小时,我肩上那块一杠三,终于在从军的第十六个年头,换成了二杠一,由一名X上尉晋升成了X少校。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开元红、开局顺、新春喜!”“‘报告,少校同志!’正月初三检查部队,基层干部第一次这样称呼我。刹那间,从这声称谓里。我看见了父母含辛茹苦一生留下的满脸皱纹和被风霜雨雪染就的满头白发,想起了同学、朋友、首长对我长期以来的关心和自己‘倔强挣扎’为之奋斗的坎坷历程,感到了肩上二杠一的份量和未来的任重道远。”“‘倔强挣扎’和‘苦中笑’,是我当兵多年来的志趣和座右铭。越是苦,越要自强;越是被人瞧不起,越要自励;越是难为人,越要为人。”最后写到:“‘报告,少校同志!’在这个称谓里,我既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问题和不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任重道远,我当加倍努力,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在自重、自省中自警、自励,在自省、自警中自重、自励,一路珍重走好明天,以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的行为,开创自己新的局面,做出新的成绩、新的贡献!”
03
一十X告别军旅 自主择业2008年12月31日,X部队颁发的任职命令中有我的名字:晋正团任日喀则支队副政治委员,后兼任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2009年1月19日,告别工作生活了十多年的总队政治部机关,搬家到日喀则支队。为尽快了解各大(中)队情况、适应基层工作,两个多月的时间我跑遍了支队所有建制单位。工作局面很快打开,但特殊原因,生活瓶颈却逐步加大:2月28日,差一个月才6岁的儿子独自乘坐11:00从X起飞的4402航班回成都。10月6日,在老家县城读了一个月一年级的儿子随我进藏入读日喀则市第二小学X班。从此,他成了机关院子当时唯一一个在日喀则读小学的X孩子,也成了隆冬时节院子里孤独轮滑的一道说不出滋味的风景。X的教育水平和内地始终有差距,儿子的学习一天也不能耽误。经过自我思想反复斗争,2010年6月22日连续几天,我反复起草、修改了一封汇报自己入伍以来工作、学习、生活及眼前困难、年底走留想法的信,并于29日以特快专递寄给了时任总队长郭毅力(已故)、总队政委汪象华。为增强儿子的国防意识、军人意识,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做好离藏前的准备,7月18日我与其商量,安排他去四中队军训一周,儿子笑着说:“他最多可以承受四天”,我说:“四天也行,那就明天星期一去,星期五上午把你接回。”他说:“好吧!”第二天,我让驾驶员送其到中队,并电话中队不得给儿子买任何东西,要按照十八岁的新兵标准指定素质好的战士严格进行基础训练,特别叮嘱:衣服自己洗、饭菜自己打、和战士们一起看新闻联播、午餐安排队前演讲、每天利用一小时做作业,和战士一样作息。23日下着雨,我到中队接儿子,儿子在全队官兵面前对其学习内容以会操的形式进行了演示,虽然训练时间短,儿子的动作有模有样,赢得阵阵掌声,和大家处出了感情,众目睽睽下队前告别讲得眼泪直流。他可能是支队官兵子女参加军训年龄最小的一名孩子,7岁零4个月。8月8日我带其回成都,31日就读川师实外小二年级,住校学习。11月3日晚上9点40,我再次以手机短信形式给总队政委汪象华汇报年底走留想法。2011年1月19日上午,在支队综合会议室参加了总队党委二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聆听了郭毅力总队长作的题为《保持清醒,准确定位,奋发有为,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提升部队建设层次和标准》的主题讲话。会议一结束,11:10我便让提前安排好的带车干部、驾驶员送我到X,开始休假也是静等走留消息。两年前的今日,我晋职搬家到支队,今日休假离开,可能意味着彻底离开:离开酷爱的军营、告别酷爱的军旅、中断奋斗25年的事业,正团上校永远定格军旅成果。车驶出支队院子、驶离日喀则城区,我心涌起淡淡伤感!3月7日晚上,战友透露总队同意我自主择业已报总部审批。在当时的日记中我写到:“悬浮的心一下着了地,有种释然的感觉!”3月,X部队政干[2011]84号文件,转业复员计划批复中有我的名字,25日接到支队长陈勇的正式通知。6月9日至20日,进藏搬家。11月12日至26日,进藏办理自主择业手续。28日上午,按照和郭毅力总队长的先前约定,和他在成办单独交流一个多小时。29日,我在新浪博客发博文《副政委敢批评政委,你日能得很》。
往事如烟,历久弥新。谨以此文,献给曾经扶持、关注、投稿、耕耘《半月之声》的人们!献给曾经关心、帮助、支持我和给过我坎坷锻炼的人们!过去的是经历,经历的是成长,我永怀一颗感恩之心!

作者文集
【01】英年早逝的战友请一路走好(三梅千金)
【02】每闻噩耗心如刀绞(三梅千金)
【03】关于X自主择业干部因病去世的思考(三梅千金)
【04】散文‖不寻常的一年有不寻常的作为(三梅千金)
作者简介
作者三梅千金,实名陈海新,X党员,本科学历,四川自贡人,现居成都。1986年入伍到X,2011年自主择业。历任参谋、干事、新闻工作站站长、军级机关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秘书、宣传处副处长、旅级支队正团职副政治委员,X上校警衔。军旅期间,在全国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刊发消息、通讯、论文、调研报告、报告文学、散文等500余篇,多篇作品获各种奖项,多篇经验做法、调研文章转发全军及X部队,多篇内参稿件刊于军以上首长读物。自主择业后,在网络媒体刊发党政、社会、军事、教育、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文章600余篇。
▲长三角先锋文学
——————————
编 委 会
【主编】东方剑笔
【编委】
诸葛湘子 贾益三 潇湘
一米阳光 周广华 原野
【投稿邮箱】cxt6901@163.com
【投稿微信】CHENG19690101
【相关说明】
▲古典诗词一般不接受单首投稿;现代诗歌30行以下的2首以上为一期(30行以上的可单首投稿);散文、小说等可单篇投稿。
▲投稿以邮箱、微信方式进行,发于交流X的稿件一般不作为投稿依据;首次投稿请附1—2张作者照片和200字左右的作者简介。
▲每篇文章赞赏累计20元(含)以下的,用于平台运营;超出20元的视文章阅读点击量向作者发放一定比例的稿酬(请作者主动联系领取)。
▲本平台文章配发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运用时已经平台合成加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