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关于15岁的法律?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14—16岁属相对刑事职责年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X、抢劫、贩卖X、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职责。
14岁也是法律对部分人严格保护的一个年龄界限。刑法规定,十四岁下面内容的女性儿童为X,与X发生X,无论X是否同意,均成立XX犯罪,应当以X论从重处罚;同时无论男女,只要是未满十四岁均可成为拐骗儿童罪的对象和拐卖儿童罪的对象。由于刑法只规定了拐骗儿童罪、拐卖儿童罪和拐卖妇女罪,因此,拐骗十四岁以上的人或者拐卖十四岁以上的男性人,都不能追究刑事职责。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14—16岁的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不执行治安拘留处罚。询问不满16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关于养宠物狗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职责法》 第七十八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职责,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职责。 第七十九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职责。 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采用无过错职责制度。仅在被侵权人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时,才可以不承担职责或者减轻职责。不仅如此,还适用举证职责倒置,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证明职责。因此小孩被咬,动物的饲养人、管理人是不能免责的。
民法典关于定金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中对于定金条款的规定主要是,当事人可以约定一路线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而关于合同违约,当事人可以主张定金罚则,即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对于定金条款的约定和违约后的定金罚则,当事人一般可以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进行处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路线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然而,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五百八十八条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民法典中关于请假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请假规定包括,员工请假应当提前和单位通知,如果是事假,公司可以按照天数扣除工资。而员工请假属于病假产假的,则公司要支付对应的工资。当然,劳动合同法中也对带薪休假做出规定,员工入职一年后,就可以享受这个待遇。
民法典关于狗咬死人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无过错职责制度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职责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饲养动物致害职责的一般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职责;然而,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违反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致害职责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职责;然而,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一条饲养动物应履行的义务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生活。
民法典关于异地审理的法律依据?
在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开庭。根据《民事X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X,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关于老人讹人的法律是民法典吗?
根据《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 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下面内容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下面内容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下面内容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下面内容罚款。
实际上,之因此有那么多的老人敢于讹人,既不是由于老人一时糊涂,也不是由于老人没钱看病,而是由于老人讹人却不受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了诬告陷害罪,情节严重会被追究刑事职责,诬告好人情节严重会涉嫌诬告罪或敲诈勒索罪。
《深圳经济特区救助X益保护规定》也明确规定,被救助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救助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行为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职责。
民法典关于居民供水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648条规定,向社会公众供水的供水人,不得拒绝用水人合理的订立合同要求。供水公司有义务持续提供供水,无正当理由不得停水。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43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因此,仅凭拆迁方给供水公司的停水通知函,被拆迁人就被停水,即可依法认定拆迁方利用了停水的X手段。
民法典关于不可抗力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章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或者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形,包括天然灾害、社会公共事件以及其他类似情形。
在不可抗力发生时,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务人没有违约职责。如果债务人在不可抗力发生后仍然无法履行合同,则可以请求解除合同或者减轻履行义务;而债权人则不能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职责。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但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已经预见到了这种情形,或者具有避免或者克服这种情形的能力,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和防范,这种情况下不可抗力可能就不能成为免责理由。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慎重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案。
民法典关于电梯使用人的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278条规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应当经本单元房屋专有部分面积占比2/3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2/3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3/4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3/4以上的业主同意。
也就是说,加装电梯必须至少获得双2/3业主表决、双3/4业主同意才有效。双2/3表决是双3/4同意的前提条件和计算基数,双2/3以上的取值区间为双2/3~3/3,双3/4以上的取值区间为占比双2/3业主的双3/4~4/4。只要同时具备“双2/3以上表决、双3/4以上同意”这两个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即可合法生效。达到最低投票率、同意率占比就有效,超过最低占比当然也就合法有效了。当单元全体业主3/3参加表决时,占比2/3参与表决业主的4/4同意即可合法通过。
应当明确,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才能生效。(1)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有效,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无效;(2)法律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依然有效;(3)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4)以损害X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为主要目的行使民事权利的属于滥用民事权利,该民事法律行为不仅无效,而且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