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到底怎么教?
第一:
要上好科学课,首先就要对此课程有个清晰的认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新课程标准里面也明确提出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 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 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第二:
通过以上对科学课程的认识,现在我们就以此为依据,给大家说一些科学课程赞美进行。
在导入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跟生活相关的问题进行导入,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嘛,比如说磁铁的两极那课,就可以选择一个生活问题:老师有一块硬币掉到沙发底下了,该怎样拿出来呢?
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知道吸铁石,此时就可以顺势引入到新课的学习,研究磁铁。
还可以用一些谚语来导入,比如说有趣的食物链那课, 一开始就可以问学生:螳螂补蝉黄雀在后,这句话里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大家画一画。这是导入,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从而引发学生的星期进入新课的学习。
下面到了新课讲授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其实最主要的是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教会学生如何去探究科学课程,首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传授。
比如说在多样的岩 石这一课中,在新课讲授环节,面对探究岩石,老师一开始可以先询问学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观察岩石呢?引导学生说出用手摸,眼睛看,鼻子闻这样方 法,然后再继续追问,那用这些观察岩石的哪些方面呢?
那通过上面的答案,学生也不难回答出观察颜色,形状,闻气味,摸光滑还是粗糙,软硬度等。其次教会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思想。
比如说空气存在的那一课,一开始可以通过一些现象让学生可以猜想到空气在我们周围,但是此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说,光有猜想还不行,我们还需要想方法去证明才行。
然后就引导学习去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也就是说其实新课教学更加注重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想。在巩固提高环节,就是对于课堂的一个升华,可以设置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也可以去升华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空气的存在 这颗课,在最后讲完空气的存在,可以给学生看看现在生活中的空气质量情况,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应该去做一个环保使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一个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要上好科学课,一定要很清晰其设置这个课程的本质所在,这样才能使得所上课程存在其价值意义。
小学几年级开始学科学啊?
今年变化课程设置调整较大的是,二年级由“轮空”不设置科学课变为增设科学课程。
小学每课时为40分钟
中学每课时为45分钟
今年,南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将有什么变化?根据南昌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国防教育、文化节、科技节、公益劳动、运动会、研学实践教育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其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实际上课时间为33周。每周按5X排教学,一至六年级每课时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为45分钟。
小学二年级
今年起增设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一、二年级每周1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2课时。据悉,往年小学科学课程开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2017年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但二年级“轮空”,暂不开设科学课,三至六年级仍沿用原有教材,今年二年级按照设置也安排了科学课。
小学科学教什么?
小学科学老师教一些物理小实验以及一些物理化学知识。科学,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包括正确的概念、命题、原理与理论X;其对象是客观本质与客观规律,内容是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等人工语言。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素养、探究未知世界的初级教材、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课程选择了大量的贴近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有利于学生建造永久知识大厦的基础例如、内容。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大量素材。
课程强调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相处,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作为教者,该如何上好这一门课,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一、重视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伴随着愉快的心情,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比如讲故事、作游戏、看动画片等等。
现代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浮力”这个内容,学生对浮力容易理解,但要让学生明确浮力的实质,却是一个难点,如果按照一般的方法进行讲授,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容易造成学习上的障碍。
我在教学中先播放一段事先剪辑好的录象:一X小朋友在顽皮球,不小心皮球掉进了一个X里,X较深。
我让同学们想,怎样取出皮球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多数同学都是用水灌入洞中,让皮球浮起来。
然后我接着问:假如不是皮球,而是铁球呢?还能用水吗?同学们再一次议论起来。
这时候已经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我再通过演示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科学课中编排了大量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
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积极藏找、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动手要求。
在动手的过程中积极的动脑,鼓励学生多想、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例如:“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一课,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先将马铃薯放入盛清水的杯中,沉入水底,然后不断向杯中加盐并搅动,渐渐地马铃薯浮起来了。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是学生明白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的道理。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和增长知识的主要方式。
科学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每一个知识点都离不开观察和实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实验现象明显、实物、图片、标本要直观,有的体积过小,不易看清,影响学生观察,可利用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实验、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在讲“金属中的热传递现象”时,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在一根铁丝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学生观察火柴掉下来的先后顺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温度高低并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了“热量总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总之,每做一个实验、每观察一个实物或标本,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科学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其知识性、趣味性较强,教师应着重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多想办法,让每一堂课都既生动有趣,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农村学校,千万不能再把这一门学科当着“豆芽科”而忽视掉了。
小学科学专业有前景吗?
小学科学专业主要学一些小学科学教育方面的知识,学的内容比较宽泛,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需要简单的现象解释和说明。
小学科学专业毕业后,大多数去小学做教师,教一些自然科学相关课目,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角色。前景很广阔,收入嘛,处于社会平均水平。
小学科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补充资料:
概括起来新教材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主动性和发展性。新教材更多地关注学习者本人,强调学习的过程。
教材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如实验、讨论和一些小栏目)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教科版为了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还特意采用了一些小学生自己的设计和习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认识自然和社会,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能力维度包括哪些内容?
有以下内容:
1、实体性物质(气、液、固态物体乃至社会组织)。
2、能量性场物质(电场、磁场、引力场、电磁场等)。实体性物质占有排他性空间,而能量性场物质可以共享空间但同样具有方向性等空间属性。
二、物质存在的时间形式也有 2 种:
1、静态存在、可以观测的,产生“力”(如引力、电力、斥力,乃至如权力等影响力)作用的各类场、物及其一切高级形态(包括货币、社会组织等等)。
2、动态存在、发生、发展着,可以观测、记录下来,现实存在的事物、事件及其过程、现象。
小学科学研讨主题有哪些?
小学科学主题教研有很多主题,比如以下这些: 小学生科学探究与认知需要的调查,
科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科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方法。
挖掘科学课典型学习活动教育价值的意义和做法,
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
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加强学习,把握新课标。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 应当把握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科学改革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改要求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要素为宗旨,教师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优化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学会X思考,勇于提出猜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
尊重学生,努力营造一个X、平等、和谐和激趣的课堂环境。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